打造網路口碑起手式應該要怎麼做?

買讚買粉絲數還有效嗎?

新手粉絲頁上路,高粉絲人數有什麼幫助?

臉書粉絲專頁一直是社群經營重點項目,「按讚數」「粉絲數」一直是多數人評估經營成效與人氣的標準與第一印象;而新手電商經營者,在銷售上屢屢碰壁,是投放廣告出了問題,還是客戶對你的粉絲專頁沒有信心呢?

舉個例子來說,對一些消費者來說,「讚」比較多的店家也許比較有可信度;或是「粉絲」越多的餐廳感覺就比較不容易踩到地雷

「買讚」、「買追隨者」是一個很重要的行銷環節,尤其Facebook、Instagram的經營者要透過絕對安全的方式,持續累積粉絲人數,這樣未來進行行銷的時候,就可以留給訪客最佳的第一印象。

我們從2010年開始,持續關注社群行銷的脈動,一直給予客戶最完整的網路行銷解決方案

當您購買服務後,我們的粉絲大軍就會開始幫您有系統的增加粉絲,增加速度讓你有感,讓你創業初期,或是直播初期快速吸引人氣,打造更傑出的自然流量,提高粉絲的黏著度。

QA問答
Q1:增加讚或粉絲有什麼效益?
A1:您的讚數或粉絲數相當於您的【門面】,是用戶對你得第一印象,我們用舉例的方式說明,假設A服飾店與B服飾店販售商品相同,A店粉絲數1萬,B店粉絲數1千,在消費者心裡觀感上,會對A店產生較高的信任度,進而選擇與A店消費。

Q2:保固是什麼?保固過期後就會掉光嗎?
A2:該類服務均有下降風險存在,下降是隨時可能發生的,因此保固是格外提供的保障,並不代表保固後就會掉光。如同您購買手機保固1年,1年內也是有壞的風險存在,但並不代表1年後就一定會壞。

▓▓▓▓▓▓▓▓ 產品詳細 ▓▓▓▓▓▓▓▓

下單前需知:若有任何問題,請先詢問LINE客服

專頁粉說明:

◾不需設定廣告主,只要提供【FB粉絲專頁網址】或【IG主頁網址】就可以添加。

◾粉絲專頁與IG【讚和追蹤】同時提升。

◾業界最穩,業界最便宜,相同品質卻比業界最低價。

RR115VRV155ERV

 

買臉書特定留言讚 ,提供全方位按讚衝粉絲網路行銷服務

 

注重內容優化。 增加臉書個人追蹤數
粉絲為什麼會選擇關注你的帳號,也是因為你所寫的內容對他而言有一定幫助,如果你寫的文章大部分都是陳舊的內容, 衝IG普通臺灣粉又或者是觀點根本不吸引人,相信粉絲也不願意持續的關注,除此之外一定要瞭解粉絲到底喜歡看什麼,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夠抓住眼球,另外也一定要特別注重於主題和內容的符合,否則粉絲就會感覺自己完全被戲耍一般

保持和粉絲互動 衝臉書特定留言讚
。其實如果能夠和粉絲互動,那麼這就是拉近距離的一種方式,所以粉絲的消息必定要及時的回復,除了需要回復資訊之外,也可以通過遊戲獎勵的方式讓粉絲全部參與到其中,能夠有效增加粉絲的活躍度。

舉行投票活動。 買IG粉絲團總讚數
在做自媒體時,其實也可以選擇一些帶有爭議性的話題,然後讓讀者進行投票,完事之後也可以按照這些投票的資料來做出分析,其實這一種投票的行為對於文章的閱讀量而言沒有任何的幫助,但是卻能夠快速的吸引用戶的參與。
借助節日祝福 買臉書社團成員人數
其實我們也可以借助於節日的祝福來引發大家的關注,比如馬上就要迎來雙11,那麼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,是否準備在雙11中買買買又或者有什麼樣的看法,在文章的最後也可以反問一下讀者,其實這就能夠引發讀者的回答。

尋找有話題性的文章。 增加fb貼文/圖片/影片/讚/表情讚
其實在寫一篇自我媒體的時候,往往都需要找一些熱門的新聞,如此才會有更多的收益,因為一些熱門的新聞往往都會和觀點有聯繫, 買IG普通全球粉那麼自媒體人首先就應該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,如此就可以吸引其他人來評論,這就能夠有效提升粉絲的人數,當然如果你在尋找到話題性文章之後,根本不知道如何寫文章,不如考慮一下小發貓偽原創,你會發現寫一篇文章的速度更加的快。 買單次直播人數

王充閭:用破一生心  伴隨著“皇帝熱”、“辮子熱”的蒸騰,曾國藩也被“炒”得不亦樂乎。其緣由未必都是市場的驅動,很可能還出自一種膜拜心理:拜罷英明的“圣主”,再來追慕一番“中興第一名臣”,也是滿合乎邏輯的。只是我總覺得,這位曾公似乎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可親、可敬,倒是十足地可憐。他的生命樂章太不瀏亮,在那顯赫的身影后面,除了一具猥瑣、畏縮的軀殼之外,看不到多少生命的活力、靈魂的光彩。——人們不禁要問:活得那么苦、那么累,值得嗎?  關于苦,佛禪講得最多,有所謂“人生八苦”的說法:生、老、病、死,生與俱來,可說是任人皆有的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;而求不得、厭憎聚、愛別離、五蘊盛,則是由欲而生,就因人各異了。古人說,人之有苦,為其有欲,如其無欲,苦從何來?曾國藩的苦,主要是來自過多、過強、過盛、過高的欲望,結果就心為形役,苦不堪言,最后不免活活地累死。  說到欲望,曾國藩原也無異于常人。經書上說:“飲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”他出生在農村,少年時代也是生性活潑,情感豐富的。十多歲出外就讀,浪漫不羈,倜儻風流。相傳他曾狎妓,妓名春燕,于春末三月三十日病歿,他遂集句書聯以悼之:“未免有情,憶酒綠燈紅,此日竟隨春去了;似曾相識,悵梁空泥落,幾時重見燕歸來?”一時傳為佳構。至于桎梏性靈,壓抑情感,則是系統地接受了儒家思想,特別是程朱理學之后。其間自有一段改造、清洗的過程。  他原名子城,字伯涵,二十一歲肄業于湘鄉書院,改號滌生,六年后中進士,更名國藩。“滌生”,取滌除舊污,以期進德修業之意;“國藩”,為國屏藩,顯然是以“國之干城”相期許。合在一起,完整地勾畫出儒家“修、齊、治、平”的成材之路,也恰切地表明了他的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“三不朽”的終極追求。目標既定,剩下來的就是如何踐履、如何操作的問題了。他在這條漫漫人生之路上,作出了明確的戰略選擇:一方面要超越平凡,通過登龍入仕,建立赫赫事功,達到出人頭地;一方面要超越“此在”,通過內省功夫,躋身圣賢之域,“不忝于父母之所生,不愧為天地之完人”,達到名垂萬世。  這種人生鵠的,無疑是至高、至上的。許多人拚搏終生,青燈皓發,碧血黃沙,直至賠上了那把老骨頭,也終歸不能望其項背。某些碩儒名流,德足為百世師,言可為天下法,卻缺乏煌煌之業、赫赫之功;而一些建不世功、封萬里侯的勛臣宿將,其道德文章又未足以副之,最后,都只能在徒喚奈何中咽下那死不甘心的一口氣。求之于歷代名臣,曾國藩可說是一個少見的例外。他居京十載,中進士,授翰林,拔擢內閣學士,遍兼禮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、吏部侍郎,外放之后,辦湘軍,創洋務,兼署數省總督,權傾朝野,位列三公,成為清朝立國以來漢族大臣中功勛最大、權勢最重、地位最高之人,應該說是超越了平凡;作為封建時代最后一位理學家,在思想、學術上造詣精深,當世及后人稱之為“道德文章冠冕一代”,甚至被目為“今古完人”,也算得上是超越了“此在”吧?  可是,人們是否曉得,為了實現這“兩個超越”,他竟耗費了多少心血,歷經何等艱辛啊?只要翻開那部《曾文正公全集》瀏覽一過,你就不難得出結論,他是一個地地道道、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,是一個終生置身煉獄,心靈備受熬煎,歷經無邊苦痛的可憐蟲。  “功名兩個字,用破一生心。”他自從背負上從儒家那里承襲下來的立功揚名的沉重包袱之后,便墜入了一張密密實實、巨細無遺的羅網,任憑你有孫悟空那樣的沖天本領,也難以掙破網眼,逃逸出去;何況,他自己還要主動地參與結網,刻意去做那“綴網勞蛛”呢!隨著讀書漸多,理路漸明,那一套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終極追求,便像定海神針一般把他牢牢地鎖定在無形的煉獄里。  歌德老人說,性格決定命運。那么,性格又是由什么決定的呢?這恐怕不是一個“遺傳基因”所能了得,主要的還應從環境和教養方面查找原因。雄厚而沉重的歷史文化積淀,已經為他做好了精巧的設計,給出了一切人生的答案,不可能再作別樣的選擇。他在讀解歷史、認知時代的過程中,一天天地被塑造、被結構了,最終成為歷史和時代的制成品。于是,他本人也就像歷史和時代那樣復雜,那樣詭譎,那樣充滿了悖論。這樣一來,他也就作為父、祖輩道德觀念的“人質”,作為封建祭壇上的犧牲,徹底地告別了自由,付出了自我,失去了自身固有的活力,再也無法擺脫其悲劇性的人生命運。  二  這種無形的煉獄,是由他自己一手鑄成的。其中的奧蘊無窮,但一經勘破,卻也十分簡單:要實現“兩個超越”,就必須跨越一系列的障礙,面對種種難以克服的矛盾,這也就是他進退維谷,跋前躓后,終生抑塞難舒,身后還要飽遭世人訾議的根本原因。  封建王朝一切建立奇功偉業者,都免不了要遭遇忠而見疑,功成身殞的危機,曾國藩自然也不例外,而且,由于他的漢員大臣身份,在種族界隔至為分明的清朝主子面前,這種危機更像一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時時懸在頭上。這是一種無法擺脫的兩難選擇:如果你能夠甘于寂寞,終老林泉,倒可以避開一切風險,像莊子說的,山木“以不材得終其天年”,這一點是他所不取的,――圣人早就教誨了:“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”;而要立功名世,就會遭讒受忌,就要日夕思考如何保身、保位這個嚴峻的課題。明乎此,就不難理解曾國藩何以懷有那么強烈的危機感,幾乎是惶惶不可終日。他對于古代盈虛、禍福的哲理,功高震主、樹大招風的歷史教訓,實在是太熟悉、太留意了,因而時時處處都在防備著顛危之虞、殺身之禍。  他一生的主要功業在鎮壓太平軍方面。但他率兵伊始,初出茅廬第一回,就在“靖港之役”中遭致滅頂的慘敗,眼看著積年的心血、升騰的指望毀于一旦,一時百憂交集,痛不欲生,他兩番縱身投江,都被左右救起。回到省城之后,又備受官紳、同僚奚落與攻擊,憤懣之下,他聲稱要自殺以謝湘人,并寫下了遺囑,還讓人購置了棺材。心中慘苦萬狀,卻又“啞子吃黃連”,有苦不能說,只好“打掉門牙肚里吞”。正如他所自述的:“余庚戌、辛亥間,為京師權貴所唾罵,癸丑、甲寅為長沙所唾罵,乙卯、丙辰為江西所唾罵,以及濱州之敗、靖港之敗、湖口之敗,蓋打脫牙之時多矣,無一次不和血吞之。”  那么,獲取勝利之后又怎樣呢?撲滅太平天國,兵克金陵,是曾氏夢寐以求的勝業,也是他一生成就的輝煌頂點,一時間,聲望、權位如日中天,達于極盛。按說,這時候應該一釋愁懷,快然于心了。可是,他反而“郁郁不自得,愁腸九回”,城破之日,竟然終夜無眠。原來,他在花團錦簇的后面看到了重重的陷阱、不測的深淵。同是一種苦痛,卻有不同層次:過去為求勝而不得,自是困心恒慮,但那種焦苦之情常常消融于不斷追求之中,里面總還透露著希望的曙光;而現在的苦痛,是在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實現了勝利目標之后,卻發現等待著自己的竟是一場災禍,而并非預期的福祉,這實在是最可悲,也最令人傷心絕望的。  到現在,情況已經非常清楚了,盡管他竭忠盡智,立下了汗馬功勞,但因其用兵過久,兵權太重,地盤忒大,朝廷從長遠利益考慮,不能不視之為致命威脅。過去所以委之以重任,乃因東南半壁江山危如累卵,對付太平軍非他莫屬。而今,席卷江南、飆飛電舉的太平軍已經灰飛煙滅,代之而起的、隨時都能問鼎京師的,是以湘軍為核心的精強剽悍的漢族地主政治、軍事力量。在歷史老人的撥弄下,他和洪秀全翻了一個燒餅,湘軍和太平軍調換了位置,成為最高統治者的心腹大患。  其實,早在天京陷落之前,清廷即已從中央與地方、集權與分權的總體戰略出發,采取多種防范措施,一面調兵遣將,把守關津,防止湘軍異動;一面蓄意扶植淮軍,從內部進行瓦解,限制其勢力的膨脹。破城后,清廷立即密令親信以查閱旗營為名,探察湘軍動靜。當日咸豐帝曾有“克復金陵者王”的遺命,可是,慶功之日,曾氏兄弟僅分別獲封一等侯、伯。尤其使他心寒膽戰的是,湘軍入城伊始,即有許多官員彈劾其紀律廢弛,虜獲無數,殘民以逞。清廷下詔,令其從速呈報歷年軍費開支賬目。打了十幾年爛仗,軍餉一毫不撥,七拼八湊,勉強維持到今日。現在,征袍上血漬未干,卻拉下臉子來查賬,實無異于頒下了十二道金牌。聞訊后,曾國藩憂憤填膺,痛心如搗。“狡兔死走狗烹,飛鳥盡良弓藏,敵國破謀臣亡”的血腥史影,立刻在眼前浮現。此時心跡,他已披露在日記中:“古之得虛名而值時艱者,往往不克保其終。思此不勝大懼。”  對于清廷的轉眼無恩,總有一天會“卸磨殺驢”,湘軍眾將領早已料得一清二楚,彷徨、困惑中,不免萌生“擁立”之念。據說,曾氏至為倚重的中興名將胡林翼,幾年前就曾專函探試:“東南半壁無主,我公其有意乎?”曾國藩看后惶恐駭汗,悄悄地撕個粉碎。湘軍集團第二號人物左宗棠也曾撰寫一聯,故意向他請教:“神所憑依,將在德矣;鼎之輕重,似可問焉。”曾閱后,將下聯的“似”改為“未”,原封送還。曾的幕僚王門運在一次閑談中向他表明了“取彼虜而代之”的意思,他竟嚇得不敢開腔,只是手蘸茶汁,在幾案上有所點畫。曾起立更衣,王偷著看了一眼,乃是一連串的“妄”字。  其實,曾國藩對他的主子也未必就那么死心塌地地愚忠,只是,審時度勢,不敢貿然孤擲,以免斷了那條得天地正氣、做今古完人的圣路。于是,為了保全功名,免遭疑忌,繼續取得清廷的信任,他毅然采取“斷臂全身”的策略,在翦除太平軍之后,主動奏請將自己一手創辦并賴以起家的湘軍五萬名主力裁撤過半,并勸說其弟國荃奏請朝廷因病開缺,回籍調養,以避開因功遭忌的鋒芒。他說:“處大位大權而震享大名,自古能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?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,滅去幾成,則晚節漸可以收場耳。”這兩項舉措,正都是清廷亟欲施行卻又有些礙口的,見他主動提出,當即予以批準。還賞賜曾國荃六兩人參,卻無一言以相慰,使曾氏兄弟傷心至極。  三  曾國藩的人生追求,是“內圣外王”,既建非凡的功業,又做天地間之完人,從內外兩界實現全面的超越;那么,他的痛苦也就同樣來源于內外兩界:一方面是朝廷上下的威脅,用他自己的話說:“處茲亂世,凡高位、大名、重權三者皆在憂危之中”,因而“畏禍之心刻刻不忘”;一方面是內在的心理壓力,時時處處,一言一行,為樹立高大而完美的形象,同樣是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般的惕懼。  去世前兩年,他曾自撰一副對聯:“戰戰兢兢,即生時不忘地獄;坦坦蕩蕩,雖逆境亦暢天懷。”上聯揭示內心的衷曲,還算寫實;下聯則僅僅是一種愿望而已,哪里有什么“坦坦蕩蕩”,恰恰相反,倒是“凄凄、慘慘、戚戚”,庶幾近之。他完全明白,居官愈久,其闕失勢必暴露得愈充分,被天下世人恥笑的把柄勢必越積越多;而且,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,種種視、聽、言、動,未必都合乎圣訓,中規中矩。在這么多的“心中的魔鬼”面前,他還能活得真實而自在嗎?  他對自己的一切翰墨都看得很重,不要說函札之類本來就是寫給他人看的,即使每天的日記,他也絕不馬虎。他知道,日記既為內心的獨白,就有揭示靈魂、敞開自我的作用,生前歿后,必然為親友、僚屬所知聞,甚至會廣泛流布于世間,因此,下筆至為審慎,舉凡對朝廷的看法,對他人的評騭,絕少涉及,為的是不致遭惹麻煩,甚至有辱清名。相反地,里面倒是記載了個人的一些過苛過細的自責。比如,當他與人談話時,自己表示了太多的意見;或者看人下棋,從旁指點了幾招,他都要痛自悔責,在日記上罵自己“好表現,簡直不是人”。甚至在私房里與太太開開玩笑,過后也要自訟“房闈不敬”,覺得于自己的身份不合,有失體統。  他在日記里寫道:“近來焦慮過多,無一日游于坦蕩之天,總由于名心太切,俗見太重二端”,“今欲去此二病,須在一‘淡’字上著意。”“凡人我之際,須看得平;功名之際,須看得淡。”脈把得很準,治療也是對癥的,應該承認,他的頭腦非常清醒。只是,坐而言不能起而行,無異于放了一陣空槍,最后,依舊是找不到自我。他最欣賞蘇東坡的一首詩:“治生不求富,讀書不求官。譬如飲不醉,陶然有余歡。”可是,也就是止于欣賞而已。假如真的照著蘇東坡說的做,真的能在一個“淡”字上著意,那也就沒有后來的曾國藩了,自然,也就再無苦惱之可言了。由于他整天憂懼不已,遂導致長期失眠。一位友人深知他的病根所在,為他開了一個藥方,他打開一看,竟是十二個字:“歧黃可醫身病,黃老可醫心病。”他一笑置之。他何嘗不懂得黃老之學可療心疾,可是,在那“三不朽”的人生目標的驅策下,他又要建不世之功,又要作萬世師表,怎么可能淡泊無為呢?  世間的苦是多種多樣的。曾國藩的苦,有別于古代詩人為了“一語驚人”,冥心孤詣、刳肚搜腸之苦。比如唐朝的李賀,他的母親就曾說:“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!”但這種苦吟中,常常含蘊著無窮的樂趣;曾國藩的苦,和那些終日持齋受戒、面壁枯坐的“苦行僧”也不同。“苦行僧”的宗教虔誠發自一種真正的信仰,由于確信來生幸福的光芒照臨著前路,因而苦亦不覺其苦,反而甘之如飴。而“中堂大人”則不然,他的靈魂是破碎的,心理是矛盾的,他的忍辱包羞、屈心抑志,俯首甘為荒淫君主、陰險太后的忠順奴才,并非源于什么衷心的信仰,也不是寄希望于來生,而是為了實現現實人生中的一種欲望。這是一種人性的扭曲,絕無絲毫樂趣可言。從一定意義來說,他的這種痛深創鉅的苦難經驗,倒與舊時的貞婦守節有些相似。貞婦為了掙得一座旌表節烈的牌坊,甘心忍受人間最沉重的痛苦;而曾國藩同樣也是為著那塊意念中的“功德碑”而萬苦不辭。  他節欲,戒煙,制怒,限制飲食,起居有常,保真養氣,日食青菜若干、行數千步,夜晚不出房門,防止精神耗損,可說是最為重視養生的。但是,他卻疾病纏身,體質日見衰弱,終致心力交瘁,中風不語,勉強活了六十二歲。死,對于他來說,其實倒是一種徹底的解脫。什么“超越”,什么“不朽”,統統地由他去吧!當然,那種無邊的痛苦,并沒有隨著他的溘然長逝而掃地以盡,而是通過那些家訓呀,書札呀,文集呀,言行錄呀,轉到了親屬、后人身上,這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痛苦的傳承,媒體的鏈接。  前幾年看到一本“語錄體”文字,它從曾國藩的詩文、家書、函札、日記中摘錄出有關治生、用世、立身、修業等內容的大量論述,名之曰《人生苦語》。一個“苦”字將曾公的全部行藏、心跡活靈活現地概括出來,堪稱點晴之筆。  四  曾國藩以匡時濟世為人生的旨歸,以修身進德為立身之本,采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,這無疑是承傳了孔孟之道的衣缽,但他同時,也有意識地吸收了老莊哲學的營養。他是由儒、道兩種不同的傳統生命智慧煅冶而成,因而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上,可以說,他是中國歷史上兼收孔老、雜糅儒道最為純熟、最見工力的一個。  由于他機敏過人,巧于應付,一生仕途基本上順遂,加之,立功求名之心極為熱切,簡直就是一個有進無退的“過河卒子”,因而未曾真正地退藏過;但是,出于明哲保身的機智和韜光養晦的策略上的需要,他也還是把“盛時常作衰時想,上場當念下場時”奉為終身的座右銘,把黃老之學看作是一個精神的逋逃藪,一種適生價值與自衛方式,準備隨時卷縮到這個烏龜殼里,一面咀嚼著那些“高下相生,死生相因”的哲理,以求得心靈上的撫慰;一面從“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”的權謀中,把握其再生的策略。  同是道家,在他的眼里,老子與莊周的份量并不一樣。別看他選定的奉為效法榜樣的三十二位中國古代圣哲中,只有莊周而無老子,其實,這是一種“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”的障眼法。莊周力主發現自我,強調獨立的人格;不僅無求于世,而且,還要遺身于世慮江山之外,不為世人所求。這一套浮云富貴,糞土王侯,曠達恣肆,徹悟人生的生命方式,對曾國藩來說,無異于南轅北轍;倒是作為權謀家、策略家、徹底的功利主義者的老子,更切近他的需要,符合他的胃口,――儒家是很推崇知進退、識時務,見機而作的,孟子就說過嘛:“孔子,圣之時者也”。  他平生篤信《淮南子》關于“功可強成,名可強立”的說法。“強”也者,勉強磨煉之謂也,就是在獵取功名上,要下一番“知其不可而為之”的強勉功夫。但他又有別于那種蠻干、硬拚的武勇之徒。他的胞弟曾國荃剛愎自用,好勇斗狠,有時不免意氣用事,曾國藩怕他因倨傲招來禍患,總是費盡唇舌,勸誡他要“慎修以遠罪”。聽說其弟要彈劾一位大臣,當即力加勸止,他說,這種官司即使僥幸獲勝,眾人也會對你虎視眈眈,側目相看,遭貶的本人也許無力報復,但其他人一定會蜂擁而起,尋隙啟釁。須知,樓高易倒,樹高易折,我們兄弟時時處身險境,不能不考慮后果。他告誡其弟:從此以后,只從波平浪靜處安身,莫向掀天揭地處著想。這并不是萎靡不振,而是因為位高名重,不如此,那就處處都是危途。  清代道咸以降,世風柔靡、泄沓,盛行一種政治相對主義和圓融、渾沌的處世方式。最典型的是道光朝的宰相曹振鏞,晚年恩遇日隆,身名俱泰。門人向他請教,答曰:“無他,但多磕頭少說話耳。”有人賦《一翦梅》詞來描畫這種時弊:“仕途鉆刺要精工,京信常通,炭敬常豐;莫談時事逞英雄,一味圓融,一味謙恭。大臣經濟在從容,莫顯奇功,莫說精忠;萬般人事要朦朧,駁也無庸,議也無庸。八方無事歲年豐,國運方隆,官運方通;大家襄贊要和衷,好也彌縫,歹也彌縫。無災無難到三公,妻受榮封,子蔭郎中;流芳身后更無窮,不謚文忠,也謚文恭。”曾國藩由于深受儒學濡染,志在立功揚名,垂范萬世,肩負著深重的責任感,盡管老于世故,明于趨避,但同這類“琉璃蛋”、“官混子”卻是判然有別的。我們也許不以他的功業為然,也許鄙薄他的為人處世,但是,對于他的困知敏學,勤謹敬業,勇于用事的精神,還應該予以承認。  曾國藩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命個體,是一部內容豐富的“大書”。在解讀過程中,我們會發現,他的清醒、成熟、機敏之處實在令人心折,確是通體布滿了靈竅,積淀著豐厚的傳統文化精神,到處閃現著智者的輝芒。當然,這是從文化學、社會學、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;如果就人性批評意義上說,卻又覺得多無足取。在他的身上,智謀呀,經驗呀,知識呀,修養呀,可說應有盡有;唯一缺乏的是本色,天真。其實,一個人只要喪失了本我,也便失去了生命的出發點,迷失了存在的本源,充其量,只是一個頭腦發達而靈魂猥瑣,智性充盈而人性泯滅的有知覺的機器人。  五  對于閱世極深的曾國藩來說,我想,他不會看不出封建官僚政治下的人生不過是一場鬧劇,而扮演角色的無非是一具具被人牽線的玩偶,原是無須那么叫真的。他自己就曾說過,大凡人中君子,率常終身暗然退藏。難道是他們有什么特異的天性?不過是因為真正看到了大的方面,而悟解一般人所追逐的是不值得計較的。秦漢以來至于今日,達官貴人何可勝數?當其高踞權要之時,自以為才智高人萬萬,簡直是不可一世;可是,等到他們死去以后再看,跟那些“營營而生,草草而死”的廝役賤卒,原沒有什么區別。那么,今天的那些處高位而獵取浮名者,竟然泰然自若地以高明自居,不曉得自己和那些賤夫雜役一樣都要同歸于汩沒,到頭來并沒有什么差異,――難道這還不值得悲哀嗎?  我們發現,在曾國藩身上,存在一種異常現象,即所謂“分裂性格”。比如,上面那番話說得是多么動聽啊,可是,做起來卻恰恰相反,言論和行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加之,他以不同凡俗的“超人”自命,事事求全責備,處處追求圓滿,般般都要“毫發無遺憾”,其結果,自是加倍地苦累,而且必然產生矯情與偽飾,以致不時露出破綻,被人識破其偽君子、假道學的真面目。明人有言:“名心盛者必作偽。”對此,清廷已早有察覺,曾降諭于他,直白地加以指斥:總因“過于好名所致,甚至飾辭巧辯。好名之過尚小,違旨之罪甚大”。至于他身旁的人,那就更是洞若觀火了。幕僚王門運在《湘軍志》一書中,對曾氏多有微辭,主要是覺得他做人太堅忍、太矯情了;而與曾氏有“道義之交”的今文經學家邵懿辰則毫不客氣,竟當面責之以虛偽,說他“對人能作幾副面孔”;左宗棠更是專標一個“偽”字來戳穿他的畫皮,逢人便說:“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。”  作為一位正統的理學家,曾國藩的“高明”之處在于,他在接受程朱理學巧偽、矯飾的同時,卻能不為其迂腐與空疏所拘縛,表現出足夠的成熟與圓融。也許正是因為這樣,我總覺得,在他身上,透過禮教的層層甲胄,散發著一種濃重的表演意識。人們往往難以分辨他究竟是在正常地生活還是逢場作戲,究竟是出自真心去做還是虛應故事;而他自己,時日既久,也就自我認同于這種人格面具的遮蔽,以致忘記了人生畢竟不是舞臺,卸妝之后還須進入真實的生活。  他嘗以輕世離俗自許,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。因為如果真的輕世離俗,就說明已經徹悟人生,必然生發出一種對人世的大悲憫,就會表現得最仁慈,最寬容,自己也會最輕松,最自在。而他何嘗有一日的輕松自在,有一毫的寬容、悲憫呢?他那堅忍、強勉的秉性,期在必成、老而彌篤的強烈欲求,已經凍結了、硬化了全部的愛心,剩下來的只有漠然無動于衷的冷酷與殘忍,而且,還要掛出神圣的幌子。他辦團練時,以利國安民為號召,主張“捕人要多,殺人要快”,“不必拘守常例”。因此,每逢團紳捉來“人犯”,總是不問情由,立即處死。一次,曾國藩路過一村,遇賣桃人與買者爭吵,賣者說沒有付款,買者說已經付了。經過拘訊,證明是賣者撒謊,他當即下令將其斬殺。一時街市大嘩,民眾驚呼:“欽差殺人了!”因而得名“曾屠戶”。事見《梵天廬叢錄》。  他曾親自為湘軍撰寫了一首《愛民歌》,讓官兵們傳唱:“三軍個個仔細聽,行軍先要愛百姓。賊匪害了百姓們,全靠官兵來救人。……官兵不搶賊匪搶,官兵不淫賊匪淫。若是官兵也淫搶,便同賊匪一條心。”實際執行情況又怎樣呢?曾氏幕僚趙烈文記下了攻破天京后的親眼所見:“城破之日,全軍掠奪,無一人顧大局”;“又見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刮,甚至各棚廝役皆去,擔負相屬于道”。湘軍逢男人便殺,見婦女便擄,“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,又無窖可挖者,盡遭殺死,沿街死尸(www.lz13.cn)十之九皆老者,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砍戳以為戲。”“哀號之聲,達于四遠”,“尸骸塞路,臭不可聞”。湘軍將領彭玉麟寫過一首《攻克九江屠城》的七律,后四句云:“九派濤紅翻戰血,一天雨黑洗征裘。直教殄滅無遺種,尸擁長江水不流。”對照這般般記述,再回過頭來讀一遍那堂而皇之的《愛民歌》,豈不恰成尖銳的諷刺!  省社會科學院的一位朋友來聊天,看了我寫的這份初稿。他說,選取人性閱讀這個角度頗有新意。臨走前,還告訴我,從他外祖父手中傳下來一幅曾國藩的照片,看一看也許有助于了解其人,因為相貌總是精神的一種外現,即使不是全部,起碼也能部分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性格。我趕忙跟他到家,拿過照片來細細地端詳一番:寬敞的前額上橫著幾道很深很深的皺紋;臉龐是瘦長的,尖下頦,高顴骨;粗粗的掃帚眉下,長著長挑挑的三角眼,雙眸里閃射出兩道陰冷、凌厲的毫光;濃密的胡須間隱現著一張輕易不會嘻開的薄唇闊口。留給人的印象很深,有一種心事重重、淵深莫測的感覺。  是的,我心目中的曾國藩,就是這樣。   王充閭作品集_王充閭散文集 王充閭:親近泥土 王充閭:靈魂的拷問分頁:123

劉墉:你懂得“自割”嗎?  你甚至要學會,有一天碰到壞人綁架,當他們凌辱你、侵犯你,而你知道反抗沒有用的時候,要忍耐。  別用言語、眼神激怒那些壞人,使你能保住一條命。  ※·※·※·※·※·※  “我看到一只蜘蛛!我看到一只蜘蛛!”  你今天中午從樓上叫著跑下來。  爸爸趕快拿著鑷子,跟你上樓。  果然在你書桌旁邊的墻上,正有一只蜘蛛站在它的網里。  爸爸一鑷子,就夾住它的一只腳,它先蜷成一團,想裝死,接著發現沒有用,又拼命地掙扎。  我們興奮地跑下樓。你一邊跑,一邊問:“蜘蛛會不會跑掉啊?”  “不會!”爸爸說,“因為它不會‘自割’,所以雖然八只腳只夾住一只腳,而且夾在尖尖上,它還是跑不掉。”  爸爸打開螳螂的籠子,又用鑷子夾著蜘蛛,伸到你的寵物螳螂前面,不到一秒鐘,蜘蛛已經被螳螂抓去了。剩下一只斷腿,還夾在鑷子上。  爸爸看了看那條斷腿,感慨地對你說:  “你看!它的腳還是斷了。它要是會自割,犧牲一只腳,說不定早就跑掉,而不致送命了。”  你說你不懂什么叫“自割”,現在爸爸就解釋給你聽吧!  “自割”是動物的一種逃生方法。爸爸小時候,到了夏天,窗子上常有壁虎爬來爬去,壁虎就會自割。  有一次爸爸打一只壁虎,它在前面跑,爸爸拿著掃帚在后面追,突然壁虎分成了兩截,一截在地上扭動,一截鉆進了墻縫。  在地上扭動的那截,原來是它的尾巴。妙的是,那尾巴雖然離開了身體,還是會動,于是吸引了爸爸的注意,讓那壁虎逃掉了。  這就叫作“自割”——在緊要關頭,犧牲自己的一部分,來求保命。  這世界上天生會自割的動物很少,但有許多動物知道在緊要關頭,用它們的智慧,做出“自割”。  有些野獸,被獵人的捕獸夾夾到腿之后,會一口口咬斷自己的腿,強忍著痛,用那剩下的三條腿,一跛一跛地逃跑。  所以當獵人發現獸夾上只夾到一條血淋淋的斷腿時,就知道他遇上了一只夠聰明也夠狠的動物。  但是,孩子!你知道嗎?世界上最懂得“自割”的是什么動物?  不是獅子、老虎、豹子或山豬,而是人啊!  爸爸曾經在報上看過一則新聞——  一個伐木工人,在砍樹時發生意外,被倒下的樹干壓到了一條腿。  當時只有他一個人。  那條腿被壓得很緊,樹干又很重,他怎么都沒辦法把腿拔出來。  天漸漸暗了,樹林里傳來野獸的吼聲。寒冷的山風使他凍得發抖,他心想,這樣下去,就算不被猛獸咬死,也得被凍死。  你猜,他怎么做?  這位伐木工人,居然先撕裂衣服,綁住那條被壓住的腿的上端,再拔出腰間的小刀,咬緊牙關,一刀刀切斷那條腿。  然后他拖著斷腿,爬上車子,開車沖下山,沖到了醫院。  醫院立刻派人帶著起重機趕上山,抬起樹干,拿出他的斷腿,再送回醫院,徹夜以顯微手術,把斷腿接了回去。  那位伐木工人不是用“自割”,救了自己一命嗎?  自割的種類很多——  當一個人因為糖尿病,腿部出現壞疽的情況,為了保命,他可能得把腿切除;當一個人得了大腸癌,他可能得把大腸切除,并且把剩下的那段腸子接在肚皮上,做成“人工肛門”;當一個人得了乳癌,她可能得將整個乳房切掉,換上假的乳房。  同樣的道理,如果有一天你坐車,車子里出了問題、冒出濃煙,或在家里,發生了火警。  你應該急著穿衣服,找你的寵物和寶貝,還是先跳出車子、跑出房子?  你當然應該犧牲你的寵物和寶貝,它們雖然珍貴,但更珍貴的是你的生命。  所以,你也要(www.lz13.cn)知道在緊要關頭學會放棄,那“放棄”就是一種“自割”。  你甚至要學會,有一天碰到壞人綁架,當他們凌辱你、侵犯你,而你知道反抗沒有用的時候,要忍耐。別用言語、眼神激怒那些壞人,使你能保住一條命。  因為只有你活著,才能把壞人指認出來;只有壞人被指認,才不會再有人受害。  孩子!“自割”是痛苦的,不到緊要關頭,誰也不要自割。但是“自割”也是智慧的,只有權衡輕重,而且有大勇氣的人,才能“自割”。  “自割”不是走向死亡,而是走向“重生”啊!   劉墉作品_劉墉散文 劉墉:一封信 劉墉:一失一得 劉墉:談自衛分頁:123

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里  文/艾草  一張紙片可以變成廢紙扔在地上,被我們踩來踩去,也可以作畫寫字,更可以折成紙飛機,飛得很高很高,讓我們仰望。  一張紙片尚且有多種命運,更何況我們呢?命運如同掌紋,彎彎曲曲,然而無論它怎樣變化,永遠都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。  一生中也會有太多的成功與喜悅,確實令人歡喜,但同時也有一句話會告誡我們應當不沉溺于喜悅之中,應當繼續努力。掌握自己的命運,也許你嘗試了不一定成功,如果沒有嘗試就永遠不可能成功。  人的一生有許多曲曲折折,起起落落。這樣的人生才有滋有味。倘若是在渾渾噩噩地過一生,那么你就白來這世上一趟。因為曲折、起落是考驗自己的試題。你掌握了命運,堅忍不拔,你就能戰勝它。放棄了,你就成了它的奴隸。  滴水足以穿石。你每一天的努力,即使只是一個小動作,持之以恒,都將是明日成功的基礎。所有的努力,所有一點一滴的耕耘,在時光的沙漏里滴逝后,萃取而出的成果將是擲地有聲,眾人艷羨的“成功之果”。分頁:123


買IG洞察報告-貼文珍藏(Savers)
買IG綜合華人粉 買IG全球真人粉 增加IG綜合華人粉衝fb粉絲團總讚數 買IG洞察報告-貼文觸及(Reach) 包月直播人數增加臉書貼文/圖片/影片/讚/表情讚 增加臉書特定留言讚 衝IG五星/推薦好評

arrow
arrow

    s88efs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